“北斗”帮咱来春耕 一人能顶二十人
来源:承德市人民政府2025-04-15 09:35浏览次数:

本网记者 孙涛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承德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田野里,泥土散发着温润的气息,沉睡了一冬的土地在暖阳的轻抚下渐渐苏醒。4月10日,记者在平泉市小寺沟镇水泉村350亩的土豆种植基地看到,四台现代化机械设备有序运转,奏响了土豆种植的“春耕曲”。

“你看这些苗,栽得又齐又壮,全靠了咱的‘北斗’导航播种。”土豆种植基地负责人魏宝祥说,机械种植不但节省人工,出苗率还有保证,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提升土豆品质,提高产量。

在种植现场,土豆种植设备正在北斗导航的精准指引下,沿着规划好的路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作业,播种、施肥、覆膜、铺设滴管一气呵成,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魏宝祥带着记者参观了他安装了北斗辅助导航驾驶系统的新型农机,这可是他的“宝贝疙瘩”。“只需在显示屏上设定好耕作路线和地块数据,再将马铃薯种放置在种植机里,机器启动后,就能将种子、肥料、滴灌管、地膜一体化播种铺设完成。”

“北斗导航能驱使机器像打印机一样逐行撒播,不仅不会漏行、种植效率和播撒精度都很高,而且出苗率还出奇的好。”魏宝祥用新型农机播种的场面让许多当地的农民大开眼界,一时间成了田间地头的热议话题。

“今年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300多亩马铃薯种植,这在过去根本不敢想象。”魏宝祥说。

“今年,我们积极引入现代化机械设备,推动土豆种植从传统人工劳作向机械化作业转型,这是小寺沟镇落实市委、市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生动实践。小寺沟镇把农业产业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落实大田产业调整约5000亩、食用菌200亩。”小寺沟镇相关负责人说。

4月11日,围场新地镇新地村种植大户尹志勇也在“北斗”的帮助下进行了播种。没有往年人群交织的热闹场面,现场有点“冷清”,只有两台播种机在有序地工作。不一会儿,机手从一台正在播种的拖拉机的驾驶室走了出来,拖拉机依然自动前行……

“一台农机1个小时就能播种4亩多地,效率是人工的20多倍。”100多亩马铃薯很快播种完毕,使用新型农机的尹志勇竖起大拇指。今年,围场大部分马铃薯种植大户都像尹志勇一样,纷纷使用上了搭载了北斗辅助导航驾驶系统的新型农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大型高端智能农机和丘陵山区、设施农业适用机具研发推广。”充足的物资储备是春耕顺利开展的前提。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农机具保有量达10.65万台,已完成维修2.36万台,能满足春耕需求的2/3以上,其余物资也将陆续到位,为春耕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目前,搭载了北斗辅助导航驾驶系统的新型农机已经成为我市马铃薯春耕“主力”。农户们信心满满:“有‘北斗’帮咱种庄稼,何愁今年不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