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陈瑞平)1月16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承德市部分街路、桥梁命(更)名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地名管理工作,及时命名新增街路、桥梁,更好地发挥地名在传承优秀文化、加强社会治理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承德市民政局对双桥区、高新区85条街路、8座桥梁进行命(更)名。新的命(更)名将进一步增强地理方位的辨识度,突出地域特色,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据了解,我市上一次的街路命名时间是在2013年,十多年来,由于城市的高速发展,新建道路越来越多,尤其是在高新区成立以来,街路、桥梁还没有过正式命名。在日常生活方面,市民难以准确描述自己的位置,导致收件延迟、访客难找等情况频发; 导航系统因缺乏准确街路名称,无法精准规划路线。城市管理也会因为无明确标识,数据统计和定位困难,导致工作开展不顺利。这些问题都给市民生活和社会运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此,我市启动了双桥区、高新区街路桥梁命(更)名工作。市民政局按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规定,组织市地名专家对双桥区、高新区的初步方案进行了科学系统论证,对每一条街路和桥梁都进行详细的勘查分析,了解其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历史变迁以及未来规划等信息。同时,征求市地名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政府网站、《承德日报》、承德民政微信公众号发布征求意见,让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进来,做到公开透明、科学民主。并通过了市司法局法制审核,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批准实施。
此次命(更)名遵循规范性、传承性、特色性和前瞻性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地名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名称的合法性、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重名、怪名、歧义名等情况。在一些老街路的命名更名上,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让古老的地名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市民和游客能从街路名称中感受到承德的历史脉络。突出双桥区和高新区各自的地域特色,像高新区一些以科技创新、新兴产业为特色的区域,街路名称适当体现这种现代科技感与发展活力;而双桥区则侧重于结合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传统人文特色来命名。同时还考虑到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为一些尚未完全开发但已规划的区域预留合适的名称空间,确保命名能够适应城市的动态变化。
此次共涉及双桥区、高新区85条街路、8座桥梁的命(更)名,其中双桥区街路46条、桥梁5座,高新区街路39条、桥梁3座。老城区街路命(更)名4条,重点将都统府大街更名为都统署大街;老火车站、行政中心周边街路命名15条,有府佑路、平正街、下二道河子路等;双峰寺周边街路命名8条,有双峰寺路、康平路、安康路等;外八庙周边街路命名10条,有普佑街、广安路、上二道河子路等;大石庙周边街路命名16条,有兴业大街、康宁街、开发东区中路等;高新区西区街路命名6条,有创业路、清音街等;高新区南区街路命名26条,有滦河大街、冯营子大街、德汇大街、新城南路等,桥梁有府佑桥、凤舞祥云大桥、吉祥之帆大桥等。
此次命(更)名工作意义重大,既加强了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又发挥了地名在传承优秀文化、加强社会治理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能反映一个地域的文化底蕴,体现一个地区的发展环境,彰显一座城市的知名程度。
我市将以此次命(更)名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地名品牌,让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