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承德试验站协助承德市农业农村局谋划全市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事宜,按照10月19日承德市委常委会关于农业产业链培育的意见,在万峰副市长亲自研究谋划,调度安排下,市农业农村局对初步谋划的8条农业产业链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摸底,其中包括中药材产业链,围绕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短板弱项,采取针对性措施,重点是抓投资上项目,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全产业链目标。
一、中药材产业链谋划
1.发展现状:2022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98.2万亩(其中道地中药材35.8万亩、药用山楂15万亩、苦杏仁47.4万亩),产量23.2万吨,产值75.8亿元。北苍术、热河黄芩两大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均达到10万亩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黄芩、苍术北药产区。隆化、滦平被列入国家级道地中药材特色产业集群。
2.培育重点:一是良种基地建设。针对“良种繁育无标准、未形成品种化种业基地”的短板,以北苍术、热河黄芩为重点,联合专家团队开展优良品种筛选繁育、制定良种繁育技术标准,发展种子种苗繁育面积3.5万亩以上,建设国家级区域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二是标准化种植。针对“耕地保护政策制约、标准化水平低”的短板,在滦平、隆化、围场、丰宁、平泉等县市,实施万亩道地中药材种植示范片区建设项目,引导中药材种植向荒山、荒坡、荒滩、林下等地发展、稳定扩大种植规模。加快制定标准化集成技术体系,以产业联合体带动提升标准化水平。三是产地初加工。加快引进内蒙古九禾公司在隆化县投资5000万元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北苍术产地初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实施总投资1.8亿元的亚欧果仁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项目,提升中药材初加工能力。重点针对没有产地交易市场和产品定价权的短板,依托怡阳实业、鼎玺药业等公司,实施总投资7000万元的中药材数字化产地仓项目,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北苍术交易市场,并通过5-8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北苍术定价中心。四是精深加工。针对产品多以制药原料出售,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的短板,实施滦平县奇滦饮片总投资8000万元保健品加工厂建设项目、围场县塞罕金葫芦药业总投资3.5亿元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厂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达泽中药文化零碳示范园建设项目、滦平县喜瑞曼公司总投资7000万元中药材饲料生物发酵添加剂加工厂建设项目,不断丰富中药材产品类型、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税收和就业。
3.建设目标。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总面积达到110万亩(含山楂、山杏),产量达到3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0亿元以上。
二、保障措施
一是专班推进。坚持市级统筹、县级主体、专班专人推进,每条链明确市县两级“链长”,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组织梳理产业链图谱,明确链主企业,盯准目标、压实责任、按月调度、定期督导、确保落实。
二是项目支撑。持续开展农业项目提升年活动,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全力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形成“在建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一批、谋划一批”的滚动推进机制。到202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年完成投资85亿元以上,年协议引资额120亿元以上。
三是加工带动。深入实施“扶龙行动”,支持重点加工企业技改扩能,研发新产品,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引进落地一批行业头部企业,推进资源、要素整合,快速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
四是设施提升。按照“一年开好局、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的要求,以升级改造老旧设施、适度扩大规模、推进先进设施示范带动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到2025年,全市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和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