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山区水果型彩椒槽式栽培技术
来源:承德市农业农村局2018-10-09 01:02浏览次数:

冀北山区水果型彩椒槽式栽培技术 

 

1.基础条件

1.1 设施要求

采用槽式栽培要求温室土地平整,棚室南北方向有一定坡度(5°左右),便于回水管道回水。其次,为方便生产管理,应铺设塑料透水地布,促进清洁生产,减少杂草丛生。

1.2营养液循环系统

营养液循环系统,主要由储液池、营养液流动系统构成。构建营养液循环系统。在温室边角处建造一个储液池,依照棚室面积计算容量大小,每亩不低于10m3。营养液流动系统主要由供液管道、水泵、调节流量的阀门、滴管组成的供液系统和回水管道构成(如图1所示)。所有管道均为塑料管道,以防止生锈腐蚀。

1.3 栽培槽模式

目前用于生产的栽培槽模式主要有两种,如图1所示,图a和图b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栽培槽的类型上。图a为单个塑料小槽,横断面为等腰梯形,上口宽25cm,长50-70cm,高15cm,槽间行距为1.2-1.5m,列间距为40cm,每个栽培槽定植两棵植株。图b是相对简易的一种栽培槽模式,是对原有砖槽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槽宽为20-25cm,高15-20cm,布局时根据棚室跨度设计栽培槽的长度。这两种栽培槽都有相应的过滤网和过滤膜等基本结构,以促进营养液和水分的回流。

观赏型栽培槽是在保持槽式栽培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将栽培槽进行变形,可设计成圆形、三角形、花形等等形式。

 

QQ截图20181009091814.jpg

1.4栽培基质选配

   栽培基质可选用珍珠岩、河沙、炉渣、蛭石等无机基质与椰糠、秸秆、稻壳、草炭、菇渣等有机基质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目前常用的基质配比主要有:草炭:炉渣:砂按4:3:3混合,泥炭:炉渣:蛭石按4:4:2混合。复合基质容重一般在0.3-0.8g.m-3;EC≤0.8ms.cm-1使用前一周对栽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基质可以重复利用,必须在每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消毒。

2.栽培技术要点

2.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宜选用抗性强,耐寒、耐热、耐弱光、连续坐果性强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目前本地主栽水果型彩椒品种以京研新橙星、紫星、黄星、金冠、三彩椒(Triora RZ、 Trirosso RZ、Triyello RZ)等。

2.2培育壮苗

2.2.1适时播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气候,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冬春茬可选择在8月中旬到8月底之间播种,夏秋茬可选择在3月中旬到3月底间进行播种。播种前需温汤浸种,用55℃的热水烫种并不断搅动10 min,在30℃温水中浸泡 2-3h。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并用布将种子包好,催芽。育苗盘可选用50孔72孔128孔的穴盘。

育苗基质按草炭∶蛭石∶腐熟牛粪=2∶1∶0.25(体积比) 的比例进行配置。播种前将苗盘浇足水,待水渗下,撒薄层细土,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处理装盘后即可播种,一穴一粒播后覆0.5-0.8cm 厚的营养土或珍珠岩。穴盘表面应及时覆盖草帘、报纸或地膜,以利保湿,注意严防高温干旱,保持环境温度白天在35 ℃以下,基质相对湿度维持在80%左右。

2.2.2 苗期管理关键

温度 若夏秋季节播种,应做好覆膜防雨、遮阴降温、防治蚜虫、间苗蹲苗等工作。为利于通风降温,及时打开风口并撩起棚前侧薄膜。冬春季节播种,需注意苗床保温控制秧苗徒长.

光照 为防光照过强,应在育苗棚上覆盖遮阳网。出苗后应尽早见光,及时间苗。

 根据苗情、基质含水量和天气情况及时浇水,夏秋季育苗一天1-2次,促根系生长喷施0.3 %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防植株徒长

其他,整个苗期应注意蚜虫白粉虱及病害的防治,培育无病虫害壮苗。育成的秧苗以植株矮壮,茎部直径粗大,叶色深绿,根系发达的为好,要适当控制肥水,避免徒长。

2.3 定植移栽

当幼苗长至四叶一心时即可定植。定植前两天用45%百菌清烟剂 200g/667m2或用 15%腐霉利烟剂 250g/667m2熏棚杀菌消毒。定植当天先将栽培槽内基质用水浇透,株距40cm(每槽两株),将滴管插好,一株一个。定植时,要保证幼苗根坨良好,减少对根的伤害。根坨要低于基质1cm,定植后及时浇水。

3. 定植后的植株管理

3.1 温湿度管理  

温室白天保持气温为26-30℃,夜间15-18℃;坐果后提高温度,白天保持25-28℃,夜间15-20℃,空气湿度为55%-70%,湿度过大易引起病虫害。中午阳光充足,温度高时,要及时通风,可通过遮盖遮阳网和利用水帘来调节棚室温湿度。严寒时要及时覆盖草帘及棉被,并使用加温设备,保证植株生长对温湿度的要求。基质温度保持在15-22℃为宜,基质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增加浇水次数降温;基质温度过低时减少浇水或者给营养液加温浇温水。

3.2营养液配制及管理

定植后前七天不浇营养液,清水灌溉促进缓苗。缓苗后即可进行营养液灌溉。

营养液配方按表1进行配制,水循环式供液,随配随用。用量根据彩椒不同的生长时期,生长状况及天气情况等进行调整。PH值控制在5.8-6.2,EC值苗期控制在1.8-2.0ms/cm,生长期在2.0-2.2ms/cm,开花结果期为2.2-2.8ms/cm。营养液供给苗期为每两小时供液10min,到植株生长期调整为每小时供液10min。冬季营养液水温不可过低,可使用加热管等对营养液进行加温,调控加温到15℃以上为宜。冬季和阴雨天气可减少供液量和供液频率。

1 彩椒营养液配方大量元素(mg.L-1

化合物/分子式

日本园试配方

山崎椒类配方

霍格兰配方

山东农业大学配方

华南农业大学配方

硝酸钙

950

354

945

910

472

酸钾

810

607

607(硝酸钾)

238

404

磷酸二氢铵

155

96

115

185

100

硫酸镁

500

185

493

500

246

2 通用微量元素配方(mg.L-1

化合物名称

配方用量/ mg·L-1

元素含量

硼酸

2.86

0.5

硫酸锰

2.13

0.5

硫酸锌

0.22

0.05

硫酸铜

0.08

0.02

钼酸铵

0.02

0.01

Fe·EDTA

20-40

2.8-5.6

3.3 光照管理  

光照是彩椒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植株正常生长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为3 -3.5万勒。冬春季节,光照较弱,应保持棚面清洁,并控制好覆盖棉被的时间,尽量增加棚内光照强度及时间。夏秋季光照过强,则需覆盖遮阳网遮光。

3.4 保花疏果  

冬春季节,为减少环境对于彩椒生殖生长的影响, 可采用25-35mg·kg-1的坐果灵处理花序,保花保果。处理常用喷雾法,用小喷雾器对准花穗上已开放或刚开放的花朵喷雾,使花朵和小花梗沾满药液雾滴即可,切勿喷在叶片和嫩梢上,以防叶片及生长点卷曲

3.5 植株管理  

植株采用吊线牵引固定,采用四秆整枝,留四个主干,每枝上的两个分支留一枝去一枝,其上留4~5 片叶,留果视植株长势情况和对椒大小、长势,全株留5~6 个椒,疏花疏果,尤其要及早疏掉畸形果。以后留果也要根据植株长势而定, 长势旺的植株留4~6 个果,苗小、僵苗留2 个果或不留果。摘果后,及时打掉下部老叶,加强通风和促进营养积累与吸收。

4.主要病虫害防治

槽式栽培水果彩椒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猝倒病、疫病等。首先加强种子消毒,催芽前1.0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种子20~40分钟进行杀菌消毒。加强温室管理及时清理病株,并叶面追肥增加植株营养,缓解病害发生。其次,定植前通过高温闷棚和百菌清烟剂熏蒸消除潜在病菌。药剂防治病毒病,可8%宁南霉素水剂60mL+碧护或者0.5%香菇多糖水剂200mL+碧护可湿性粉剂40g,7d施药1次,连续喷施3-4次。猝倒病、疫病可用56%嘧菌酯百菌清1000-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1000倍液喷雾。

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烟青虫等。防治虫类可从以下几面着手,依据万物相克的道理,引进白粉虱天敌,丽蚜小蜂或草蛉依据白粉虱对黄色的敏感性,可以在温室内悬挂黄板,黄板长时间使用后,刷层机油继续使用,效果明显。药剂防治主要以喷雾和熏蒸方式为主。喷雾:当叶片有成虫活动时,可选用99% 矿物油乳油200-3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混用,对彩椒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雾,七天一次,连续3-4次。为提高防治效果和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建议这几种药轮换使用。熏烟:首先将棚室封闭,每亩用35%吡虫啉烟雾剂200g/667m2,或3%高效氯氰菊酯烟雾剂250-350g/667m2,或用20% 异丙威烟雾剂250g/667m2,熏蒸大棚,消灭温室内越冬成虫,5-7天一次。

5. 适时采收

当彩椒膨大开始转色时进行采收,采收标准以整体端正、色彩鲜艳、无畸形、单果重160-260g为最佳,采收时间一般在清晨,避开高温时段,在提高商品性的同时,提高其贮藏运输性。采摘时,用剪刀将果柄剪下,防止机械损伤,以延长贮藏及保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