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泉市:小小“灯笼果”照亮致富路
来源:承德日报2017-09-22 16:07浏览次数:
    初秋的早上,天还蒙蒙亮,平泉市黄土梁子镇西山村的灯笼果园区已分外热闹,农户忙着摘果、选果、装箱,每两天就有3吨灯笼果进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灯笼果又名锦灯笼、姑娘果,因果子形似灯笼而得名,属小酸浆果实,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平喘、祛湿利尿的功效。”在村民刘占均的灯笼果园区,灯笼果被运往京津一些大超市,销售紧俏,市场前景广阔。

  两年前,在外经营水果批发生意的刘占均对黄土梁子镇区域的土质、温差和气候进行了深入测算研究,各项指标均符合灯笼果生长。今年3月份,刘占均积极响应镇党委、1212的号召,返乡创业,在西山村试种350亩灯笼果,并优先吸纳贫困户入驻园区发展产业、园区务工。

  据了解,灯笼果4月份开始育苗,5月中旬以后移栽土地,7月份就能上市销售。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西山村种植的灯笼果色泽鲜艳、果形饱满、口感香甜,深受市场青睐。果子刚上市的时候每公斤可以卖到30元,就是最便宜的时候也能卖到10元一公斤,灯笼果产果期可持续到10月上旬,平均亩产值在1.5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今年我把2亩多地租给了园区,每亩地租800元,到园区打工,每月能挣2000多块,拿租金、挣薪金,年内就能摘掉‘穷帽子’了。”西山村贫困户修占军高兴地说。

  灯笼果产业不但给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同时还给当地农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盛果期的时候,每天在园区打工的就有50多人,其中25户贫困户,实现了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致富。

  “我们明年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延长产业链条,生产果脯、果酱等产品,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让更多乡亲能在家门口就业。”刘占均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