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2型病例图谱
来源:承德市农业农村局2015-06-18 09:39浏览次数:
猪圆环病毒2型在我国广大猪场非常普遍,导致的疾病类型和临床症状如下:
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主要发生在5~12周龄的仔猪,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减少或废绝,被毛粗糙,发育迟缓,猪只进行性消瘦,呼吸过速或呼吸困难,嗜睡、腹泻、贫血。有时出现皮肤苍白或黄疸,咳嗽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突然死亡。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由于在临床上经常与PRRSV、PRV等混合感染。从而使本病的临床症状更加复杂化。本病发病缓慢,猪群一次发病可持续12~l8个月(刘元林,2000),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
2. 猪呼吸病综合征(PRDC)本病在多数情况下,被视为PMWS的孪生病,系PRRSV或PRV和PCV-2混合感染,致使在免疫抑制状态下,发生多病原混合感染和后续感染出现的综合征,特别是多种细菌性疾病的混和感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呼吸困难,有时部分猪有全身潮红的败血症状和因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耳尖、尾端及股、前肢液下皮肤瘀血、出血,出现瘀血斑点。
3.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病猪主要表现为后躯、后肢和腹部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隆起,周边红色或紫色,中央黑色,以后融合成条带状或斑块,有时可扩展到胸肋或耳部,病轻者体温正常,常自行康复,严重者表现跛行、发热、厌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该病以皮肤损伤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特征。常在12~14周龄猪群中零星出现或爆发,猪群发病可持续l2~24个月。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呈现周边为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直径一般为2cm,个别病灶常融合成条带和斑块。一般最早常在后驱、后肢和腹部出现。然后慢慢可扩展到胸肋、耳等部位。发病温和的猪体温正常,行为无有异常,常自动康复。发病严重的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哺乳仔猪发病时有的还伴有腹泻、贫血和黄疸症状。最后可衰竭死亡。
4. PCV-2与母猪繁殖障碍。该病近年来在我国也时有发生,通常是由多种病原混和感染引起。发病对象以初产母猪为多,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弱仔、滞产、发情期延长、不育等。个别严重的初产母猪死产、流产发病率高达60%左右。
5. 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本病多发生于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率在1%~3%,也有高达l0%左右。一般在生后第一周发病,震颤为双侧,影响骨骼和肌肉发育,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如声音、温度等)可引发或加重震颤,有的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都不断发生震颤。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严重的震颤可因不能吃奶而死亡。
剖检病变:本病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患猪消瘦,贫血,皮肤苍白,黄疸(疑似PMWS的猪有20%出现);淋巴结异常肿胀,内脏和外周淋巴结肿大到正常体积的3~4倍,切面为均匀的白色;肺部有灰褐色炎症和肿胀,呈弥漫性病变,比重增加,坚硬似橡皮样;肝脏发暗,呈浅黄到橘黄色外观,萎缩,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肾脏水肿(有的可达正常的5倍),苍白,被膜下有坏死灶;脾脏轻度肿大,质地如肉;胰、小肠和结肠也常有肿大及坏死病变。
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死亡后。一般病尸消瘦,皮肤轻度到中度苍白,淋巴结肿大,切面发白,腹股沟、肠系膜、支气管等器官或组织的淋巴结病变尤为突出。肺质地坚实呈橡皮样,表面呈花斑状。灰棕色肺叶与正常的粉红色肺叶相问。有的病例肝表现呈花斑状,并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切面肉状、无充血、胆汁浓缩。肾肿大、苍白,肾被膜下呈现可见的白色病灶。盲肠和结肠粘膜充血或淤血。脾脏肿大,质地呈肉样变化。有报道发现有明显的脾萎缩现象。
患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的猪。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脉管炎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患猪呼吸病综合征(PRDC)的猪,剖检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大叶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胸膜肺炎、心包炎、浆膜炎、胸水和腹水增多等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