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株山楂树,一年能“收获”几次?在清河县马屯乡我们找到了答案:“一产”卖鲜果;“二产”卖果制品, 可加工成果脯、果酒、果丹皮;“三产”卖景色,山楂花开时节卖门票…… 清河县马屯山楂实现“1+2+3”三产融合,撬动起大市场。马屯,是清河县城西边的小乡镇。由于土地沙荒,农民靠天吃饭,每亩小麦收成不足300公斤。1985年,乡里动员村干部种植山楂树3000亩。几年后,这片山楂林看到了效益,每亩山楂卖到4000元钱,比种棉花还赚钱。随后的三年间,“村看村、户看户”,马屯又种起1万亩山楂树。
由于缺乏技术,老百姓种植的山楂开始只能作为打浆果,高产不高效。后来成立了马屯红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邯郸分校园艺果蔬专业的高俊英担任理事长,她将入社会员的山楂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种植、统一深加工、统一销售,还为山楂注册了品牌“只恋”。 如今,个头大、颜色鲜亮、硬度好的马屯“只恋”山楂每公斤能卖到3元,是市面上普通山楂价格的1.5倍。每亩收入可达6000元。据介绍,每年中秋节前后山楂树开始挂果,虽说是早果,还未变红,但三分之一却已经被买走。
“单纯卖红果,利润有限。把山楂做成果脯、果丹皮,价格却能翻上好几倍。”高俊英决定,开展山楂深加工项目,增加其附加值。2010年,合作社做起了1200吨山楂片初加工项目。“切片、烘干的山楂片可做饮品也能做药材。”高俊英说。 现在,山楂酒、山楂果脯、果丹皮是马屯山楂最重要的深加工项目。尤其是“只恋”山楂酒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每天销售2000余瓶,仅深加工一项,每年给马屯带来的整体收入达70万元。“下一步,我们要对接一线城市大型超市,在网上建立商铺,将山楂酒卖到全国各地。”说到今后的发展,高俊英信心十足。
每年春季,2万亩山楂盛开的白色山楂花诗意而梦幻。清河县按照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将马屯的7个村庄进行连片开发,建起农业园区。今年,清河县举办清河·山楂之乡——首届乡村旅游暨山楂花节,这片花海瞬间爆红。“我们将打造一块以婚恋为主题的山楂林,作为情侣婚纱照拍摄的外景。”高俊英说,他们还准备将花园村的1000亩山楂林作为休闲度假示范园,集餐馆、住宿、景区为一体。在该区内,可以林下种植樱桃、草莓等,还可以放养一些香猪、珍珠猪等具有观赏性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