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泉食用菌基料化利用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中国网2015-11-16 09:57浏览次数:

素有“中国食用菌之乡”的河北省平泉县利用山区农林业大县作物秸秆(草)丰富优势,通过县乡政府和食用菌产业服务局牵头,采取食用菌龙头企业和农户与全国知名的大学院校和食用菌科研单位结合方式,积极研究开发以玉米秸秆为主的作物秸秆(草)多重利用的有效途径,探索出一条秸草和食用菌废菌棒等农林固废物充分资源化利用,节材代木,保护林木资源,以及秸秆焚烧工作“变堵为疏,以疏为主”的一条新路,全县作物秸秆(草)食用菌“基料化”开发利用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该县近年广泛利用每年秋季遍布于坝界、田埂、沟坡等山川荒草地未木质化的蒿草、大田生长的玉米秸秆及附属品、玉米芯、麦秸、稻草、反刍动物粪便和食用菌废菌棒等农林生产物做为生产草腐菇类食用菌的基料,大力生产双孢菇、鸡腿菇、大球盖菇、酒红菇、虫草、褐菇等草腐菇类食用菌。2014年利用作物秸草6万吨,鸡粪2万m3、牛粪4万m3、玉米芯5000吨、稻壳5000吨,食用菌废菌棒1万吨,年产草腐菇4.5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涌现出承德润隆食用菌有限公司利用荷兰技术投资1.2亿元,日消耗稻草58吨,鸡粪58m3,日产双孢菇30吨,日加工双孢菇30吨的,年创产值1亿元,年实现利润250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380人就业的我国北方最大的双孢菇全自动工厂化生产与加工工厂—承德京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双孢菇全自动化工厂化生产与加工厂。2014年初,承德润隆食用菌有限公司为促进承德市滦平县经济发展和改善“引滦入京”河水源头潮白河水源环境,在市县政府的协助下,又在距离北京市最近的滦平县投资2.03亿元建立了集农业旅游观光采摘园区、香菇园区、双孢菇全自动工厂化生产与加工工厂、复合肥制造”为一体的承德润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其中双孢菇全自动工厂化生产与加工厂日消耗秸草41吨,鸡粪41m3,食用菌废菌棒8吨。日生产双孢菇21吨,日加工双孢菇20吨,年创产值7000万元,年实现利润2000万元。整个公司(全部投入运营后)年综合创产值2亿元,年综合利润4500万元,带动滦平当地农民就业600人。在此同时,承德森源有限公司为净化平泉县城周边生态环境和引滦入津河水源头———瀑河水源不受污染,在平泉县卧龙镇建成集香菇园区和半工厂化生产双孢菇园区为一体的食用菌园区基地一处,年栽培双孢菇5.5万平方米,日消耗秸草50吨,牛粪50m3,食用菌废菌棒10吨,年创产值1亿元,带动当地农民就业400人。截止2015年10月31日河北省平泉县已建成草腐菇园区82处,制草腐菇总面积达到250万米2。

经过近五年的不断探索,平泉县双孢菇栽培已发展形成“蒿草+麦草+废菌棒+鸡粪+玉米秸等秸草为基料或玉米芯+稻草等秸草+废菌棒+牛粪等为基料→栽培食用菌→食用菌生产与加工下角料→制作有机复合肥还田→种植农作物及花卉”的两条成熟的生产利用模式,解决了农民种庄稼产生的秸秆苦于捆运而田边地头随意丢弃和就地焚烧污染环境难题,以及大规模生产与加工食用菌产生的废料污染环境问题,将“作物秸草等农林固废物综合利用、禽畜养殖、食用菌生产与加工、化肥生产、种植业”五业有机结合起来,组成完整的循环经济绿色产业链,达到了生态与产业的互促共赢,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平泉县政府通过优先鼓励发展草腐菌菇类生产和逐年适度缩小木腐菌菇类发展规模及逐年扩大刺槐种植面积等食用菌速生再生林规模的方式,有效减轻因多年大规模生产木腐菌菇类需要大量加工生产锯末而对当地林业资源的破坏。近年每年减少对阔叶林砍伐均在5万亩以上,形成了草腐菇与木腐菇并行发展相得益彰,循环周年生产的良好格局,实现了食用菌逐年大规模发展与保护林业环境两不误。近年该县森林覆盖率每年都以平均1.4%的增长速度连续增长,截至目前,平泉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9.7%,呈现出“天蓝地绿水清,农田不见烧烟”的喜人景象。多年来该县坚持把发展食用菌作为农业支柱产业来抓,近年食用菌已成为平泉县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平泉该县依托当地气候和资源优势,政府每年出台优惠政策,对食用菌产业发展重要节点持续发力支持,近十年间县本级财政支持资金3亿元,有效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通过政府部门搭桥,促成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北方食用菌研发中心等10余所农业科研院所与当地龙头企业结成科技帮扶指导对子,采取“科研院所对接龙头企业搞研发,龙头企业引领带动食用菌一般企业和食用菌示范园区,示范园区及示范企业帮扶农户”和县乡技术人员全天候现场指导方式随时解决食用菌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上述等诸多集成措施的采取,促使平泉食用菌产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2014年食用菌产量达45万吨,年加工食用菌10万吨,产值45亿元,产量产值居全国县级首位,产品远销日、韩、俄罗斯、美国、墨西哥和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已成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导基地”。

近年平泉县利用中科院中科集团百态生物公司梁枝荣博士的研究成果—玉米秸秆栽培蘑菇,使闲散在田间地头的秸秆成为食用菌的替代品,特别是利用香菇、滑子菇、杏鲍菇栽培废料来发展腐生菌——双孢菇、鸡腿菇等草腐菇获得成功,实现了废物利用、吃尽榨净。目前,河北省平泉县在利用作物秸秆(草)作为基料培育草腐菇类食用菌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该县利用作物秸秆及食用菌生产与加工废料作基料培育木腐食用菌事业更是风生水起和锦上添花。每当你走进平泉县乡镇总会见到县乡食用菌办公室人员登门入户传授利用粉碎的作物秸秆、废菌棒替代部分锯末生产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身影。截止2015年10月31日,全县已建成辐射19个专业乡镇、160个专业村,10亩以上食用菌标准园区1465个,3.6万个家庭生产户,总面积5.6万亩。全县已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4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中外合资龙头企业1家。平泉县利用作物秸秆1万吨、玉米芯5000吨、麦麸8000吨,食用菌废菌棒12万吨,生产以香菇、滑子菇为主的木腐菇4.75亿(盘袋),预计生产木腐菌菇44万吨,预计产值44亿元。据平泉县食用菌产业服务局统计和预估:到2015年底,平泉县食用菌产量预计达到50万吨以上,产值达50亿元,菌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超过3亿元,净利润7.5亿元,全县37.5万农业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带动周边6省市26个县150余万农民靠发展食用菌致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该县发展高效农业,实现资源化充分利用,立县富民的支柱产业。食用菌产业和与之相互依托的秸草综合利用产业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改善京津大城市及周边的水源质量和空气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河北省平泉县作物秸秆(草)为基料生产食用菌已占该县秸草年可利用57万吨的21.93%,栽培食用菌年所需基料和生产食用菌围棚上架苫顶等所用作物秸秆共19万吨,占该县秸草年可利用30%。栽培食用菌为平泉县消耗了大量秸草,较周边的县市年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八个百分点以上。加之该县作物秸秆(草)作为“燃料、饲料、肥料、原料”的“四料化”利用工作如火如荼的大力开展,目前平泉县已发展形成秸秆食用菌基料化利用为主,秸秆其它“四化”利用为有力补充的多元化、产业化综合利用格局,使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7%,处于全国先列,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当你行走在平泉农村同农户攀谈“秸秆”话题时,农民已不再把秋季遍布山川的蒿草和田内的秸秆当做自家来年种地的“累赘”和“包袱”视为废物就地焚烧,而是把它当做天赐的“宝贝”和“金秆子”,把它割下来,运回家,做为自家生产食用菌或销售秸草及成品,成为致富发家的新财源。漫步平泉大地目力所及,满眼青山绿水,绿树葱茏,一排排蘑菇棚遍布田间,到处呈现出美丽富饶、空气清新的田园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