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玉米主要病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承德冷凉区春玉米综合试验站2022-05-09 17:20浏览次数:


玉米一直处于承德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位,随着气候和农业耕作制度的改变及品种的更新换代,玉米病害也发生明显变化。目前承德市春玉米播种已完成,为预防玉米病害发生带来的量减少、质量降低等问题,承德冷凉区春玉米试验站(依托承德市农林科学院)与承德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合作,根据2022年全国农技中心预测及近几年承德市春玉米害发生种类及特点,制定本指导意见。

1、苗枯病

该病主要由镰刀菌等多种病菌侵染而发病。从出苗至三叶期开始表现症状,造成玉米幼苗基部1-2叶发黄,叶鞘褐色呈撕裂状,叶片发黄,边缘呈枯焦状,心叶卷曲,易折,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干枯,无次生根的产生死苗,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弱苗,生长势弱。湿度大时在枯死病苗靠近地面的部分产生白霉,根系变黑褐色,并在第一节间形成坏死环状斑,茎基部成水渍状腐烂,基部节间在外力作用下极易出现整齐断裂,进而导致植株死亡。发病初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重病地块病株可达30%以上,可造成5%10%死苗,给玉米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选用优质、抗病品种,且选用粒大饱满、发芽势强的玉米种子。适期播种,追施种子肥,增施磷钾肥来培育壮苗,促进根系生长,使植株生长旺盛,以提高抗病能力。玉米出苗后如遇多雨要及时中耕,疏松土壤,以利于根部透气,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幼苗抗病能力。(2)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将进行晒种,用40%克霉灵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药液浸40分钟,晾干后播种;也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克加水100毫升,拌种5公斤;或者25%戊唑醇2克,拌种5公斤。(3)化学防治。在苗枯病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者20%三唑酮1000倍,或者恶霉灵3000倍,连喷2次(每次用药间隔7天左右喷药的同时可加入喷施云大水剂的1500-2000倍液,以促苗早发,以增强植株抗逆、抗病力,可有效防治和控制苗枯病。

2、叶斑病

该病发生于玉米苗期到成株期,主要有大、小斑病,为害玉米叶片,常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叶片被侵染初期会产生水渍状半透明斑点,后期发展为椭圆形、长圆形红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融合,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造成整个叶片枯死,导致减产。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埋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增肥要允分腐熟,秸秆肥最好不在玉米地施用,适当增施磷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合理灌溉,低洼地注意田间排水。(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剂1500-2000倍液、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任一喷雾防治。同时可加入云大水剂1201500-2000倍液、绿风95600倍液和1%-3%的尿素,增强抗病能力。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3)摘除病叶,叶斑病一般都是先下部叶片后上部叶片逐渐发病,当叶片发病率在20%左右时,应立即去除病叶,对控制病害扩展有明显效果。摘除病叶后立即施肥浇水,促进生长,增强抗病力。

3、粗缩病

该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苗期干旱较重年份粗缩病发生率较重。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选择合适的品种,要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调整玉米的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春播玉米应适当提早播种。(2)药剂拌种,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粗缩病的传播。播种时,采用种量2%的种衣剂拌种,可有效的防止灰飞虱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3)喷药杀虫:玉米苗期出现粗缩病的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并根据灰飞虱虫情预测情况及时用25%扑虱灵50/亩,在玉米5叶期左右,每隔5天喷一次,连喷2-3次。

4纹枯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椭圆或不规则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或黄白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病菌可从叶鞘发病处直接侵入茎部,严重者可引起茎部腐烂倒折,并蔓延到果穗处,侵入籽粒、穗轴,导致穗腐,严重者可致整株枯死。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重病田块避免秸秆还田。(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药剂涂抹叶鞘等发病部位。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杀菌剂喷施,重点喷施颈基部,间隔7-10天再喷施一次。

5、丝黑穗病

该病属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玉米成株期病穗上的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黑穗和变态畸形穗。黑穗病穗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受害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似球形,不吐花丝。变态畸形穗是由于雄穗花器变形而不形成雄蕊,其颖片因受病菌刺激而呈多叶状;雌穗颖片也可能因病菌刺激而过度生长成管状长刺,呈刺猬头状,长刺的基部略粗,顶端稍细,中央空松,长短不一,由穗基部向上丛生,整个果穗呈畸形。从而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薄膜覆盖,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应做到坚持苗期剔病苗、怪苗、可疑苗,早期拔除病株。田间发现病株在未散苞日仃及时拔除病穗并集中销毁。轮作倒茬,对发病严重的地块必须进行轮作倒茬。实行大豆、玉米、高粱等作物进行轮作,减少发病机率。(2)种子处理。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克或2%戊唑醇湿剂拌种40-60克,加水500毫升,拌种10千克。

6、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玉米病害,主要在果穗和籽粒上发病。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变腐,呈暗褐色或红色。籽粒上或籽粒间产生霉状物,籽粒无光泽、不饱满、发芽率低。果穗病部苞叶粘结在果穗上不易剥离。主要借空气、雨水传播,通过玉米的各种伤口或衰弱的组织进行侵入。也可通过果穗接触传染。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在玉米收获后,清除田间玉米茬、秆等带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结合深耕细耙将病残体埋入地下腐烂。选择抗耐病品种,并结合轮作倒茬。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排灌能力好的田块种植玉米。合理密植,适期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以施足基肥为基础,重视拔节期以及孕穗期的追肥,特别是磷、钾肥的追施,预防生育后期脱肥,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2)种子处理。播前用含有戊唑醇+咯菌腈,或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成份的种衣剂进行处理,可减轻危害,且预防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3)化学防治。大喇叭口期可选用乙蒜素加配苯·丙环唑、氟硅唑、戊唑醇等杀菌剂,2种不同类型的混用,喷施1-2次,喷药的同时可加入高效持效期长杀虫剂预防玉米害虫。

7、玉米锈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叶鞘、苞叶乃至雄花。病斑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为退绿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或红褐色的隆起病斑。玉米锈病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孢子堆,造成大量叶片干枯,植株早衰,籽粒不饱满,导致减产,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更重时,造成叶片从收害部位折断,全株干枯。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适当早播,合理密植,中耕松土,适量浇水,雨后注意排渍降湿,必要时喷施叶面营养剂,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玉米收获后,收集并烧毁病株残体,以减少侵染来源。(2)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的作用是抑制孢子萌发和防治病害。在孢子高峰期用药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97%敌锈纳原药250-35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在玉米锈病的发病初期用药防治,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后、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