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致富的“种子”撒满紫塞大地
来源:承德市农业农村局2020-08-07 10:33浏览次数:

——记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

本网记者李亚冰

对口帮扶就像一缕春风,催生一个个扶贫项目,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6年,天津与承德“1+4”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天津市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5个区与承德市承德县、平泉市、隆化县、兴隆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各项对口帮扶工作扎实推进。

2017年,天津成立帮扶承德工作队。3年多来,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队员们,通过对口帮扶,把一粒粒增收致富的“种子”,辛勤播撒在了承德的大地上。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周仲明表示,我们要把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天津人民的支持化作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强大动力,把这项工作落细落实。同时,我们要感谢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承德脱贫攻坚事业的大力支持,感谢天津人民的奉献精神。

强化党建引领

锻造扶贫战线上的天津铁军

5月23日,一场小雨过后,隆化幽谷稻米基地内的“小站稻”稻苗青翠欲滴,生机勃发。这是发源于天津的“小站稻”,第一次生长在天津人的另一条“母亲河”——滦河岸边。

几十年来,为了涵养水源,滦河流域内的承德人民在经济发展上作出了牺牲。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天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反哺”承德。

作为天津市委市政府派出的前方工作机构、脱贫攻坚战中的“尖刀班”,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现有队员165名,其中,党政干部20名、专业技术人才145名。“承德一日不脱贫,工作队一日不撤退。”承德市委常委、副市长、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队长杨春武语气坚定。他经常教育大家,“既要有冰一样的原则,又要有水一样的灵活,既要提高政治站位,又要磨练过硬意志,真正锻造成为扶贫战线上的天津铁军。”

工作队把脱贫攻坚工作当成锻炼党性的战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45个深度贫困村全部进行了走访,工作队全体人员全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他们还围绕工作队主责、主业,创新工作模式,科学建立了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办公室与五县(市)工作组顺畅衔接、高效运作的“1+ 5”组织架构,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夯实了基础。

践行“两山”理论

助力承德打造京津冀外围生态圈

走进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花草飘香、树木葱茏、水鸟成群,一派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作队围绕助推承德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这一目标,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实现生态保护统筹兼顾,积极推动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为小滦河带来了“昔日涝洼滩,今朝生态园”的美丽蝶变,实现了“为北京阻沙源、为天津涵水源、为县域增资源、为群众拓财源”的综合效益。

“几年来,我们共实施滦河上游水源涵养和环境综合整治项目32个,治理河道697条、村庄287个,有效解决了农村污水直排等问题。”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成员赵辉介绍,工作队通过“扶贫+水源涵养”“扶贫+生态管护”“扶贫+人居改善”工作思路,进行了水源地景观美化,积极发展全域旅游,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据了解,通过实施滦河上游水源涵养和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1.4万户、3.7万余人增收,近10万人受益,实现了人居环境改善和贫困户同步增收,成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建设的典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两山”理论,实现了脱贫攻坚与水源涵养、生态环保、人居环境治理的共赢。

探索特色产业

开辟“造血式兴农”新路径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工作队在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上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57岁的羊倌韩凤祥抱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小羊羔笑脸盈盈。他是天津食品集团与围场签订的“百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化工程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的直接受益者。

天津方面充分考虑到围场养羊的有利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背景,在生产上游,实施了“三级五统”肉羊经营管理体系,实现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的绿色生产,确保产出高质量的生态羊肉;在销售下游,创新了“七个一批”的带贫模式,积极打造“围场肉羊”“承德肉羊”品牌标签,将项目建设作为围场实施产业扶贫全覆盖工程的“领头羊”。

“到2020年底,与项目合作的养殖场将达到50家,带动不少于300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天津食品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王江星介绍,届时将实现累计销售及带动优质肉羊百万只以上,产值达10亿元,力促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脱贫“双赢”。

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帮扶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下,他们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创造性地打造了“生态小滦河”“围场肉羊”“精工万亩水培菜”“幽谷稻米”等众多特色项目,并为推动“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个又一个产业项目的落成和见效,给群众带来了收益,给明天带来了希望,实现了从最原始的“靠山吃山”到脱贫致富的华丽转变。截至上半年,天津帮扶承德五县(市)新引导且已落地扶贫企业8家,实际投资额4000万元,带动贫困人口315人;原有落地新追加投资企业11家,追加投资额4607万元,带动贫困人口3438人。

聚焦“智志双扶”兴教育促就业拔穷根

“想要发展经济,就需要有产业的支撑;发展产业,又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想彻底拔除‘穷根’,归根结底要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杨春武这样说。

三年来,天津投资2亿元、倾力打造的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正是天津“扶智”的一个缩影。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坐落在承德市高新区,该校依山而建,红墙绿树,面貌崭新。

说起这所学校与天津的渊源,学院党委书记卜立新打开了话匣子:“学校是由承德和天津共同投资建设,但光有大楼也不行,教育品牌、课程设置、师资培训、专业设置这些办学方案的筹备,都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帮助我们完成的。”

“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我们的专业设置是以承德的重点产业为基础,兼顾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特点。”卜立新举例说,“比如智能制造、电子商务、艺术设计等专业,都非常符合市场需求。”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背靠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两大战略,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18年开始招生,为当地职业教育注入“一池春水”,目前在校学生约2100人。

一手“扶智”兴教育,另一手就要“扶志”促就业。

工作队抓住承德面向京津冀的区位优势,积极搭建劳动力资源供需服务平台,深化津承劳务协作,通过建立劳动服务站、“项目扶持+资金扶持”相结合、抓好“三项保障”等方式,把承德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帮扶有机结合,构建完善“1站、2扶、3保”体系,搭建高质量、全方位的劳务协作对接平台。

今年上半年,天津帮扶承德市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达到3473人。其中,帮助贫困人口到天津市就业283人、省内就近就业1827人、其他地区就业1363人。通过促进就业,正日益呈现“未脱贫人口要脱贫,已脱贫人口防返贫,边缘人口快致富”的局面。

“来到承德的第一天,我们就是带着三个问号来的——来承德为什么?到承德干什么?走了以后留什么?”杨春武说,“我们是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东西部协作战略,为了完成天津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更是为了承德几十万贫困人口尽快实现脱贫。承德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老百姓、贫困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努力做好什么;等我们离开承德后,能让承德人民记得,他们的脱贫,有着天津的作为、天津的贡献。”

几年来,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用执着和坚守、拼搏和创新,将自己的热情和汗水全部献给了这片土地,用看得见的帮扶成效,赢得了承德人民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奔向全面小康这张时代画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