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黄新娥:丝线编织致富路
来源:承德市农业农村局2019-09-09 10:12浏览次数:

“20条项链,手工费180元;40条汽车挂件,手工费320元……”9月4日,在河南省淅川县香花镇浩溪村一家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心灵手巧的黄新娥正认真地查验着隔壁村陶雪霞送来的一包绳艺加工品。

“跟着我干三年多了,手脚越来越麻利,活儿越来越精细,现在半个月不到,都挣了将近一千块!”看着一堆精美的装饰品,黄新娥对陶雪霞赞不绝口。

“当初从北京回来,不就是想让家乡的姐妹跟我一样,能挣点钱?”话匣子打开,黄新娥讲起了她的故事。

今年48岁的黄新娥家住香花镇浩溪村,村后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村前,县里的交通主干道穿村而过,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黄新娥勤劳能干,丈夫杨金彪吃苦耐劳,还学有修摩托的手艺,2001年,俩人临街开了店,专门修摩托、卖摩托。农忙时种种地,闲了在店里打个下手,日子过得平淡却殷实。

“要不是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可能我们还守着这个摩托店。”黄新娥笑着说。2009年至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世纪大移民开始,香花镇近3万人需要搬迁到外地,浩溪村附近一大半人都移走了。

“人搬走了,生意也淡了,家里俩娃儿要上学,还有四个老人要养,光靠店里的收入都顾不住一家人的生活。”看着生活陷入窘境,勤劳朴实的黄新娥,决定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庭现状,想到了在北京做绳编生意的表哥。

2013年,黄新娥带着自己的“致富梦”,坐上了北上的列车。表哥的结绳公司主要编织各种手链、项链、挂件等装饰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黄新娥本来就心思手巧,再加上勤学苦练,她越做越熟练,一条丝线在她手里随便一翻,就能变成惟妙惟肖的装饰品,月收入1万多元。

2014年,表哥的生意空前火爆,订单越来越多。黄新娥想到了老家的留守姐妹们,她们致富途径狭窄,除了照顾孩子没其他事,绳编技术又简单易学,没有时间限制,如果让她们参与进来,钱挣了,家也顾了。

跟表哥一商量,黄新娥回到老家,自己招兵买马,干了起来。

“万事开头难,刚回来那一年,虽然订单不用发愁,但人们都不相信绳编能赚钱,我满村动员,磨破嘴皮子,只有十几个人愿意干。有时活儿太紧,我能加班到半夜,手上皮都磨破,茧子起了厚厚一层。”黄新娥说。

陶雪霞就是比较早跟着黄新娥干的工人。陶雪霞是邻村贫困户,婆婆是哑巴,公公智障,下面还有两个孩子要上学,家里坠子大,负担重,因为要照顾家人,她也不能外出打工,生活十分拮据。“绳编的活儿很适合我干,来这里学学编织方法,把材料一领,回家就能干,像我这家里琐事多的,一月也能挣将近2000元,一家人的生活顾住了。”陶雪霞高兴地说。

“她挣的还不算多,她们同村的杜慧,家里有人帮着照顾孩子,每个月都能挣5000元以上……”黄新娥说,绳艺加工编织简便、携带轻便,甚至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可以干,看到绳编能挣钱,现在附近五个乡镇300多名留守妇女加入了这个队伍,今年以来,每月都能编出20多万元的产品,干得最好的,工资能发到7000多元!

里外都是一个人,黄新娥有些力不从心,索性关了摩托店,夫妻俩一门心思扑到绳编上。“咱这儿是山区,挣钱门路少,我们就想让更多人加入进来,用双手编织自己的幸福生活!”黄新娥动情地说。